“摸金”盛宴:夜探“金蝉村”

壹现场 昨天17:10 496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支倩倩

仲夏之夜,济南市章丘区白云湖街道辛丰村的果园里,上演着一场别样的“摸金”盛宴。村民们手持电灯、塑料桶,穿梭于苹果树间。这并非寻宝记,而是辛丰村特有的“夜经济”图景——抓金蝉。

苹果树下养金蝉

一晚能抓三四百只

7月7日晚,辛丰村下起大雨,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跟随村民冯洪花,蹚进村北的苹果园。手电光束刺破厚重的雨幕,扫过之处,只见每一棵苹果树离地约30厘米高的树干上,都缠绕着一圈光滑的胶带——这正是辛丰村村民捕捉金蝉(俗称“知了猴”)的“独门武器”。金蝉聚集在胶带下方,村民只需俯身,便能轻松将它们收入桶中。

“快看,这儿有好几个!”冯洪花的手电光柱精准地锁定胶带下方几只奋力扭动的金蝉。她动作麻利地捏起,放进塑料桶中。尽管雨势汹汹,却浇不灭这片土地上持续升腾的“摸金”热情。冯洪花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指着周围的果树介绍道:“缠上这胶带,金蝉爬到这儿就打滑上不去了,现在下雨出的金蝉可能会少一些。”

作为有着十多年经验的“老把式”,冯洪花对自家三亩多地的金蝉产量如数家珍:“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摸到三四百只!家门口就能卖光,收入挺可观,经常是供不应求。”在辛丰村,像冯洪花这样依靠金蝉增收的农户,比比皆是。这小小的金蝉,昔日是困扰果园的“虫害”,如今却成了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化“虫害”为宝藏

一棵果树生三财

辛丰村三面环水,拥有四十余年苹果种植历史。命运的转折始于多年前。村民发现部分苹果树枝条莫名枯萎,细查之下,罪魁祸首竟是密密麻麻的蝉卵寄生所致。面对这一“虫害”,辛丰人没有简单放弃,反而从中敏锐捕捉到巨大的商机。他们大胆尝试,人工干预孵化蝉卵,成功将昔日的烦恼转化为今日掘金的“宝藏”,“金蝉村”的美誉也由此传开。

如今,每年七月至八月,金蝉大规模出土的黄金季节,果园便向游客敞开大门,游客可体验亲手捕捉的乐趣,每捉到一只收费1.5元;若想直接购买,每只则为1.2元。

走进辛丰果园,一条高效的“林下经济”致富路清晰可见,“树上果、地下蝉、林间菜”的立体农业模式高效运行——枝头挂满绿油油的苹果,地下是悄然生长、等待破土的金蝉,林间空地则套种着各类时令野菜。这三份收入稳稳落入村民口袋,极大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据测算,仅金蝉一项,一亩果园年产量就可达一万多只,经济效益颇为可观。

这小小的金蝉,牵动着济南及周边地区众多饭店和食客的心。他们或驱车前来批量采购,或带着孩子体验雨夜摸蝉的独特野趣,更有食客提前预订尝鲜。村民们掌握了关键的保鲜诀窍——将捕获的金蝉洗净后迅速冷冻储存,实现了全年稳定供应,确保了市场的持续性。

从卵枝到文化IP

“金蝉村’”品牌越来越响亮

金蝉产业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21年,村里建起了专业的金蝉孵化棚,标志着产业触角成功延伸至产业链前端的种苗市场。一根承载着致富希望的卵枝售价约0.5元,经过数月精心的孵化管理,在每年4月底至6月出售给省内外的养殖户,成为村集体新的增收点。

今年,“金蝉村”的发展蓝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座旨在深挖产业文化内涵的金蝉文化馆正在村内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与此同时,金蝉养殖面积也在持续稳步扩大,一幅融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多元化乡村振兴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多年来,我们就是靠着这股子求新求变的劲头,硬是把林下经济做出了名堂。”辛丰村党支部书记董道新说,“今年7月中旬,我们辛丰村将举办金蝉文化节。我们要以金蝉为媒,进一步擦亮‘金蝉村’品牌,发展好生态循环农业,最终目标就是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家家种果树,户户养金蝉”已成为辛丰村最具辨识度的风景线。夜幕下的手电光束与奋力破土的金蝉,传递着丰收的希望,奏响了辛丰村乡村振兴的精彩乐章。

责任编辑:支倩倩

支倩倩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佳作,只是心中的那一抹纯净声音尚在。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