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调查|一天喝掉200多吨,精酿啤酒在济咋这么“上头”

壹点调查 昨天17:41 490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管悦 石晟绮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若论起啤酒江湖,或许该说“有麦芽香的地方就有江湖。”炎炎夏日,三五好友围坐,支起小桌,烤串配冰啤,杯盏交错间尽是人间烟火气。

在这个充满麦芽香的江湖里,各路“豪杰”早已各立山头:工业啤酒根基深厚、门徒众多;进口洋酒带着异域风情,独步江湖。精酿啤酒则似新崛起的青年才俊,以“一招鲜”的创新工艺和独特风味备受追捧。

精酿啤酒这把“火”在济南“烧”得咋样?对此,记者做了探访。

一天卖到上百杯

精酿啤酒不再小众

7月2日晚,济南的夏夜闷热而潮湿,在大明湖附近的芝麻精酿里,店主老陈正站在吧台后,娴熟地打酒。琥珀色液体顺着杯壁缓缓流下,泛起细腻的白色泡沫。

尽管是工作日,但吧台前已坐满顾客,方桌旁也三五成群,交谈声与碰杯声交织在一起。

如今店里的热闹场景,与老陈十年前在青龙桥开第一家店形成鲜明对比。彼时,济南卖精酿啤酒的门店只有零星几家,多数济南人更加认可两三元一杯的扎啤,精酿啤酒动辄三四十元一杯的售价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百威、青岛啤酒等巨头纷纷布局精酿赛道,精酿啤酒因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风味逐渐受到消费者追捧,消费量也从2016年底的3.6亿升至2021年10亿升。

趁着这阵东风,老陈店里的产品也从1款增加到14款,还开了两家分店。

“一天最少卖四五十杯,最多能到上百杯。客单价百元左右,客人半数以上都是老熟人。”老陈说,2021年夏天精酿市场迎来“黄金时代”,早些年还得跟客人科普IPA和皮尔森的区别,现在年轻顾客进店就能脱口而出要喝哪款酒,价格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如今,漫步济南街头,精酿啤酒的身影已随处可见——小酒馆、火锅店、烧烤摊,甚至是便利店冰柜里,都能找到各式精酿。这股精酿风潮,正悄然改变着济南这座城市的饮酒文化。

“店开得越多,说明市场前景越好。”老陈说,各家酒馆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位:有商家投入重金打造工业风、复古风等主题场景;有的注重为客人提供情绪价值,主打氛围感的营造;还有的专注高端市场,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溢价能力。

在产品层面,精酿酒馆们更是各显神通。从遵循传统工艺的德式小麦,到风味浓郁的茶啤,再到适合女性消费者的果味啤酒,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每个人几乎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精酿酒馆在满足年轻人爱好的基础上,增添了社交场景、氛围价值和文化属性。”老陈说,平价精酿产品的普及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尝试,这个曾经的小众品类正在加速大众化进程,渗透率持续提升。

在济南

日均消耗掉超200吨精酿啤酒

在济南,提起啤酒,绕不开趵突泉的名字,细分到精酿啤酒赛道上同样如此。

2019年,在精酿浪潮席卷全国之际,趵突泉啤酒也开启了品牌转型之路,将济南的泉水文化与精酿工艺相结合,推出了趵突泉纯鲜公司生产的系列精酿啤酒。

7月3日下午,趵突泉纯鲜公司的酿酒车间里,金黄的麦芽在糖化锅中翻滚,琥珀色的麦汁在管道里缓缓流淌……每年,这里生产出的近2万吨精酿啤酒销往济南、淄博、北京、天津等地,占趵突泉啤酒整体产量的四成。

“4-9月是销售旺季,今年销量相比往年提升10%。”趵突泉纯鲜相关负责人申先生介绍,目前,趵突泉纯鲜在济南有2000多家销售网点,多为烧烤摊、餐饮店、啤酒屋、社区超市等,精酿日销量约100吨,能够占据全市销售总量的一半。

这意味着,济南人每天要喝掉超过200吨的精酿啤酒。按照每杯1斤来推算,200吨即为40万杯。

“精酿啤酒只有啤酒花、麦芽、酵母和水四种原料,都是精挑细选而成。”提及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的区别,申先生说,就像是大锅菜和小炒,精酿不像普通啤酒大批量生产,而是经过更精细的工艺小批量酿造,味道更丰富有层次。颜色也不仅局限于金黄色,口味多达上千种。

“随着啤酒节和品牌增多,越来越多的济南人愿意为这口‘讲究’买单。”申先生表示,趵突泉扎啤3.5元一杯,而精酿最便宜也要10元一杯,多数种类单价在15-20元,“过去消费者可能更关注精酿啤酒的价格和口感,但现在大家更看重颜值、品质与健康,包装精美、药食同源等属性的产品受青睐。”

此外,目前精酿市场的女性消费者占比已接近四成,打破了啤酒消费由男性主导的传统认知,消费场景更多样。这一变化也让企业开始重新思考产品策略,增加了百香果、芒果等更符合女性口味的低度果味鲜啤。精致小瓶装既符合年轻人“浅尝辄止”的消费习惯,又便于尝试多种口味。

五百多家酒企竞相“掘金”

精酿人才‘香’过啤酒花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济南市现存精酿啤酒相关企业540家,有105家成立于近一年内。

“未尝其味,先闻其香。”7月7日,在齐鲁工业大学长清校区中德啤酒技术中心啤酒中试车间里,糖化锅、过滤槽、煮沸锅、回旋沉淀槽、发酵罐等设备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麦芽甜香和啤酒花特有的清香。在发酵罐中接出来的德式小麦、印度浅色爱尔(IPA)等精酿啤酒呈黄色浑浊状,泡沫洁白而细腻。

在这里,每年有110名酿酒工程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进入啤酒、白酒、威士忌、葡萄酒等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工作,或自主创业,助推了中国酒类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精酿啤酒市场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酿酒专业的毕业生就成了“香饽饽”。

今年,该校以精酿为就业方向的毕业生同比提升超四成,往往“未出校门先定岗”。有的进入青岛啤酒、百威啤酒、优布劳啤酒等知名酒企,也有不少人自立门户、创办酒企,月收入大多超过8000元。

“作为国内最早开设酿酒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学校从1992年就开始探索精酿啤酒(当时称自酿啤酒、微型啤酒等)技术,全国第一套国产精酿啤酒生产线就诞生于此。”齐鲁工业大学中德啤酒技术中心负责人崔云前教授介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校在精酿啤酒上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产学研融合体系,并与20余家酒企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目前,该校可日产1000升精酿,涵盖德式小麦、比利时白啤、IPA、大麦烈酒、帝国世涛、无醇啤酒、水果系列等多种花色、多款口味。

提及精酿啤酒兴起的原因,崔云前教授告诉记者,精酿啤酒可以理解为工坊啤酒或手工啤酒,具有新鲜化、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特质。随着消费升级深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追求个性表达的年轻群体,更愿意为独特的风味体验和品质生活买单,这为精酿啤酒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4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官方数据,精酿啤酒大概可以占到整个啤酒市场的6.7%左右。”崔云前教授说,美国精酿啤酒市场份额则为13.3%,这也意味着,精酿啤酒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即便如此,随着众多厂家的入局,行业的激烈竞争已无可避免,精酿啤酒的价格将进一步平民化。”

崔云前教授认为,生产技术和设备已不成问题,销售渠道才是关键。未来,具备渠道优势,能深入洞察消费趋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将赢得市场主导权。

责任编辑:管悦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