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东营:微光成炬映全城,厚植文明万里春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00:12

榜样之光,温暖人心,鼓舞斗志,启迪智慧。这既是道德模范的精神写照,更是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生动彰显。

6月26日,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名单揭晓,东营赵晓凤、杨树庆、魏国华三人荣膺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崔高峰等六人获提名奖。这些来自街巷的榜样,如同温暖灯火,为东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坚实的注脚,生动诠释了“德润东营”的深刻内涵。近年来,东营市精心打造“德润东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品牌,以先进典型培育为引擎,以道德建设为基石,引领城市文明迈向新高度,让崇德向善之风如黄河之水奔涌不息,泽润全城。

厚植沃土,让凡人微光汇向善星河

星河璀璨,源于万千凡人微光的汇聚;精神高地,立于无数朴实善举的托举。

“杨医生!快来!”5月21日晚8时,东营一羽毛球场内,一声疾呼让原本热闹的氛围陡然凝固。正在进行羽毛球比赛的杨龙俊闻声转身,只见不远处一名球友瘫倒在地,他立即扔下球拍冲向患者。

“触诊发现患者已无脉搏呼吸,必须立即施救。”回忆起当时情形,东营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杨龙俊神情凝重,“时间就是生命!”他迅速疏散人群、指挥拨打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展开了一场生死救援。这千钧一发之际的挺身而出,是医者仁心的本能,更是东营‘好人沃土’滋养的必然,为‘德润东营’增添了最鲜活的注脚。

这片滋养好人的沃土,源于东营市精心构建的常态化、多层次发现与培育机制。在东营区,83岁的赵晓凤手握剪刀五十六载,义务理发风雨无阻,瓶中的15万颗红豆无声诉说着坚守的承诺;在垦利区,社区网格员郭盼化身“白小朵”品牌主理人,用直播带货点亮共富路;在工厂车间,工程师魏国华于精密图纸与轰鸣设备间精益求精,熔铸报国匠心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卓越风采。这些看似平凡的岗位和身影,正是东营挖掘先进典型的源头活水。

从一人行善到众人向善,东营精心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先进典型选树网络。社区“善行义举四德榜”记录邻里微光,街道季度评选推送平凡英雄,市级年度选树汇聚璀璨群星。媒体联动、群众推荐等多渠道并举,营造“人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常态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好人、当好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4位“中国好人”、105位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58位“山东好人”。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不仅标注着城市道德建设的高度,更是无数凡人善举汇聚成炬、点亮城市文明之光的最佳见证。

德泽绵长,礼遇关怀护星光不熄

德者应有得,好人有好报,方是文明生生不息之道。

“这份关怀让我们感到付出被珍视,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发光发热。”1月2日至3日,东营市文明办为30余名市级及以上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进行免费体检,一位连续多年参与体检的“山东好人”感慨道。一直以来,东营市将对道德模范的礼遇关怀视作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礼遇机制。在生活上,定期组织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这份特殊的“健康礼包”,传递的不仅是对模范身体健康的关怀,更是社会对德者价值的高度认同与尊崇,使其善行无惧、星光长明。体检现场,模范们交流善行心得,分享奉献喜悦,暖流在彼此心间涌动。

东营的“德润”机制远不止于此。重要节日走访慰问传递温情暖意,通过邀请模范出席重大庆典、担任社会监督员等方式,让德者从幕后走向台前,在全社会树立起“敬贤崇德”的鲜明价值导向。让每一位心怀善念、践行美德的东营人都能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回馈。这不仅让德者在物质上得到保障,更在精神上收获了满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在这种正向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市民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积极投身到文明实践中来。

在垦利区垦利街道左一村,一场“美德信用”超市兑换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帮忙照顾老人、参加集体劳动、跟着安防巡逻……这些美德行为都可以积累相应积分,通过积分就能兑换各种生活物品奖励。”左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左传亮向村民介绍道。这种“美德+信用+积分”的创新实践,让孝老爱亲等美德行为成为村民自觉,善行也转化为可量化的价值。自《东营市推进乡村美德积分金融转换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以来,东营市持续探索“美德积分+信用体系+金融激励”新路径,打造“美德信用特色商圈”,将信用融入27个行业领域企业“产供销”全生命周期,引导居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将无形的美德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社会价值,激励善行如春草蔓生。

实践滋养,让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文明如春雨,无声润物;践行似星河,点亮心灯。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退役的武器装备,每架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在东营区六户镇金盾国防教育基地装备展示区,讲解员正在为研学的学生们进行讲解。在这里,每一次动情讲述,都是红色血脉的赓续,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在校园、在社区、在企业,“德润东营·诚信建设万里行”“爱岗敬业 劳动最美”等活动持续搭建道德实践大舞台。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实践网络。志愿者们活跃在社区街巷、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服务、科普宣传等活动,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身边的模范事迹被编入宣传彩页、市民学校案例、未成年人德育资源库,微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让榜样形象直抵人心,市民的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在城市中蔚然成风。如今,走在东营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明礼让的身影、温馨和谐的场景,文明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5月27日下午,76岁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明社区居民王允功走进东营职业学院报告厅,他努力地挺拔着身姿,对在场所有学生说道:“我小学都没念完,讲不出大道理。但我想告诉大家,人这辈子得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我来说,服务大家,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价值。”他五十年如一日义务磨刀修物、扶危济困,乐此不疲,将平凡之事化作不凡之功,诠释了“德润东营”的精神内涵。当“为民服务,没有理由”的朴素心声在报告厅回荡,台下年轻学子们的眼眸被深深点亮。

黄河裹挟万里泥沙,塑造着年轻土地的佳话传奇;德润东营万千灯火,照亮着文明高地的精神坐标。东营以“德润”为笔,以制度为基,以实践为墨,在黄河尾闾精心书写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华章。当崇德向善内化为221万市民的共同追求,当“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这座厚德之城,便拥有了面向未来最深沉、最澎湃的精神力量。(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责任编辑:马瑞琳

商遥遥

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