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崔宇彬
临沂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2024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3.37万人,高技能人才2.29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95.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02万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技能答卷”。
产教融合育匠才
着力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技工教育体系。全市14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达5.1万人,年输送毕业生1.38万人。创新打造的40家“厂中校”“校中厂”,与格力电器、海信空调等432家企业深度合作,开设了99个“订单班”“冠名班”,实现了“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把车间搬进课堂、让课堂对接车间“的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木业、机械等四大主导产业需求。
精准培训强技能
聚焦“十优”产业需求,建立动态更新的《急需紧缺工种培训目录》,对物流服务师、电子商务师等27个工种给予400-880元/人的专项补贴。创新发布“临沂市职业技能培训地图”,整合全市196家培训机构资源,延展培训指导、技能评价、就业推荐等服务链条,劳动者通过手机“一键导航”就近参训。在临沂商城,跨境电商专项培训已培育2300余名数字营销能手;在临工集团,新型学徒制培养的500余名智能装备操作员成为产线骨干。“产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年度培训规模突破10万人次。
人才成长立新标
探索构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新机制,对企业进一步放权、松绑、赋能,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有了大幅增强。依托全市402家自主评价企业和20家社会化评价组织,累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3万余人,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第三方机构为依托的多元评价、错位发展、三方联动格局,真正实现了“谁用人谁评价、干什么评什么”。
领军引领树标杆
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金字塔”,现有荣获中华技能大奖2人、全国技术能手53人,建成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连续十七年举办的“劳动之星”竞赛,从传统车钳焊到新兴电商物流,从沂蒙茶炒制到临沭柳编,108个赛项年吸引2万余人同台竞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徐海工作室申报专利56项、发明17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临沂市技师学院已培养出23名省级技术能手。这种“学练赛”结合的模式,带动5万余人次参与岗位练兵,真正实现了“培养一个能手、带动一个团队、提升整个行业”。
临沂市将持续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改革,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县有技校、行行有大师、业业有标杆”,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