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陈兆柱
兖矿能源工匠学院成立于2021年,以服务能源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为宗旨,致力于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兖矿能源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播基地,是劳模工匠的培育基地和高技能人才技术成果交流研讨的前沿阵地。学院先后被山东能源集团工会、山东省能源工会、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确定为工匠学院建设点。
服务产业发展
打造特色凸显的工匠培养平台
学院坚持高标准起步、规范化建设、精益化管理原则,紧紧围绕公司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专注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培养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年平均开展高级工以上人才技能等级培训约1700人次,技术技能工人素质培训约12000人次,工匠专题或高技能人才素质培训约1000人次,培养了一批在国家及省、市、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能大师或技术能手。
汇聚人才优势
培育德才兼备的专兼师资队伍
学院把培养教学水平高和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一批教学名师或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37人,其中高级职称72人,“双师型”教师128人,有全国煤炭教学名师2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2人,济宁市技能大师(导师)工作室6个,形成了德才兼备、专兼结合、工学一体的教师队伍。
强化资源保障
建设行业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
学院全面建设“理论课堂+实训基地+生产一线”相结合的培训阵地,现有国内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9个实训基地、10个劳模大师工作室、10个劳模工匠大讲堂及多家矿处单位为工匠学院实训场所,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统筹使用师资、承担培训任务、进行效果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生产一线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
强化职能发挥
打造激励有效的工匠培养基地
学院致力于打造“工匠精神+素质提升+技能竞赛+交流研习+线上线下”五位一体技能培育体系,重点打造27个主体专业(工种)课程、15个独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学院建有现代化信息考试中心,可承担一千人的计算机线下考试、培训和竞赛任务,建有注册人数20万余人的“山能E学网络平台”,上传培训资源3万余件,可实现线上学习培训、知识竞赛、考试考核及培训统计分析功能。是地方政府指定的煤矿、非煤行业“三项岗位人员”理论考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点。学院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学习、培训及考试考核作用,每年利用平台开展培训约1500期、13万人次,组织考试或竞赛7000余期,参考(赛)120多万人。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