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祥雨 武玉雪
三月桃红,六月桃香,在潍坊安丘石埠子镇的大桃果园里,各式各样的大桃缀满枝头,成为夏日里最诱人的“抢手货”。天还未亮,石埠子镇共富桃乡交易市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筐筐新鲜采摘的“中油4号”“春雪”“突围毛桃”等优质大桃整齐码放,果农们忙着卸货、分拣,采购商争相询价、抢购,吆喝声、议价声此起彼伏,市场内灯火通明,交易氛围火热。这里不仅是农产品的集散地,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潍坊安丘石埠子镇早在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草莓和樱桃种植历史悠久,大桃产业发展同样如火如荼,目前当地已形成2万亩草莓、2万亩樱桃、3万亩大桃的良好格局,打造成为“山东潍坊果篮子”,助力鼓足农民“钱袋子”。
品种筑基,多元基因库铸就“黄金果盘”
石埠子镇地处山水交融之地,西部群山连绵、泉流淙淙,东部平畴沃野、土质丰饶。这片得天地之灵秀的沃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水果家族。
在这片瓜果之乡,草莓堪称最耀眼的“明星”。石埠子草莓以“甜而不腻、香而不艳”著称,果肉细腻绵密,轻轻一咬,饱满的汁水便在唇齿间迸发,清甜的滋味能一直从舌尖蔓延到心尖。早在1937年石埠子开始零星种植草莓,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在冢头村大面积、区域性发展开来。如今,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达2万亩,培育有“甜宝”“红颜”等传统名品、“中莓香玉”“黑珍珠”等新优草莓品种20余个。
与大红大紫的草莓交相辉映的是石埠子镇享誉四方的大樱桃。石埠子樱桃不仅以色泽艳丽、果型饱满著称,更以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推崇,其铁含量居水果之首,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兼具养颜美容、补血健脾等功效,是无公害、无污染、纯绿色有机食品。目前,全镇2万亩樱桃果园以保国山、孟家旺、柳河峪、豆角地等地为中心,形成了“国家级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拥有美早、红灯、拉宾斯、意大利早红等名优品种10余个,堪称“果中贵族”。
石埠子镇的大桃同样熠熠生辉,为这片瓜果之乡再添一抹亮色,每当丰收时节,3万亩桃园硕果累累,不仅绘就了壮观的田园画卷,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孝德山庄生态农场作为大桃产业的标杆,专注于国内名优蜜桃品种的种苗培育、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目前,农场种植大桃300余亩,建成优质蜜桃示范田326亩,拥有“安蜜1号”、红肉毛桃等品种217个,品种数量在全省单一经营主体中位列第1,为石埠子镇丰富多样的品种体系奠定了基础。
技术赋能,智慧农业解锁“品质密码”
为实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石埠子镇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传统果业向现代化智慧农业华丽转身。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走进石埠子镇草莓生态科技示范园,科技赋能的成果随处可见。通过引进草莓高架穴盘育苗技术,石埠子镇成功培育脱毒草莓苗,极大提高了草莓苗的抗病能力,成活率高达95%以上,草莓产量提高30%。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让莓农们尝到了甜头,更吸引了一批顶尖科研团队的目光。中国草莓协会副理事长崔刚、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夏玉先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科院周会军教授科研团队先后来镇开展草莓技术指导,通过田间示范、理论授课、答疑解惑等方式,为200余名草莓种植户带来了最前沿的种植技术。
今年来,石埠子镇积极组织种植户赴日照、临朐等地学习先进樱桃种植技术,推动本地樱桃品种更新换代,探索发展赤松茸等林下经济作物,盘活樱桃林下土地资源。同时,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省果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在苗木繁育、品种引进、技术管理、产品加工及销售等方面提档升级,农产品品牌价值持续提升,今年樱桃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0%,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科技创新的大潮同样涌动在大桃产业中。今年5月,孝德山庄生态农场被青岛农业大学正式授牌为“实践教学基地”,8名研究生驻点实习20天,双方聚焦桃树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大桃产量与品质。
此外,当地还积极与潍坊农科院、省果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大桃抗重茬实验课题,同步建立孝德山庄科研中心,引进郑州、南京等地优质桃种,构建6-11月梯次成熟品种体系,设立杂交试验基地,培育推广新品种,建成大桃种质基因库,辐射带动千余村民参与优质桃苗繁育,以科技硬核支撑全链条升级。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石埠子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建立“五化、四定、三包”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引进推广微喷滴灌、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特别是引进深圳雾曼科技为我镇特色林果业种植提供社会化服务,利用其自主研发的伴生雾化技术,不仅节省了40%的人工成本,更实现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双提升。
市场开拓,电商直播打造“舌尖经济”
石埠子水果以品质为帆,驶向更广阔的市场蓝海。围绕延长供应链,石埠子镇打造“共富桃乡”大桃交易市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25亩,整合12个零散市场、600余户农户资源,建成集交易、分拣、包装、物流、电商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缩短了交易半径、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以生态原产地认证产品为官方背书,依托双码溯源机制,打造区域品牌,产品溢价提升20%。预计这一创新模式将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6万元,为当地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助力实现“建活一个市场,升级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愿景。
在草莓产业领域,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促振兴”发展思路,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社员投资等方式,实现草莓种苗繁育、种植、销售一体化。“退役回来后,就一直想为村里多做点事。我看着乡亲们祖祖辈辈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并不高,萌生了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念头,想带领乡亲们致富,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河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臧振成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后,他在草莓种植方面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耐心。2009年他成立石河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们学习草莓种植技术,积极引进优质草莓品种,目前吸纳会员180余户,辐射带动540户村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实现年产草莓2000吨,产值达6000万元,成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同时,石埠子镇通过向后打通供应链,与日世食品、绿航食品等企业深度合作进行草莓精深加工,建立200亩草莓农业示范园提供食品原配料,开发草莓果汁、草莓果酱等产品,打通高端市场渠道,增强草莓产业发展韧性。
市场开拓的步伐从未停歇。近年来,石埠子镇通过“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外出参加北京新发地生态农产品展销会、潍坊市名优特色产品采购对接会、安丘农耕高品质生态农品(北京)推介会等活动,与潍坊市奎文区梨园街道开展城乡社区结对共建,这不仅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更让优质农产品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抢抓数字经济机遇,打通线上市场新渠道,重点打造草莓电商直播间,邀请本地网红、返乡青年、村干部等群体参加网红大桃直播带货大赛,累计销售草莓、大桃等农产品3000余单,销售额达20余万元。通过线上直播的宣传,石埠子果品成功进入霸王茶姬、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各大饮品店,开拓了新的市场。
品牌崛起,双码认证赋能“金字招牌”
品牌化是石埠子水果价值跃升的关键,从“地方特产”到“金字品牌”,这一跃升的背后,蕴含着独具匠心的品牌发展路径。
品牌建设的根基在于品质保障。石埠子镇借力“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建立“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溯源机制,擦亮农产品安全优质“金字招牌”。通过举办首批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种植基地授牌仪式,对安丘市优加果蔬专业合作社、孝德山庄生态农场进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种植基地授牌,推动辖区生态农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我从石埠子走了出去,毕业后我还是想回到石埠子,做新时代农民,在自己的家乡挥洒汗水。”这是返乡大学生李凯的心声。李凯自2012年本科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农村,2022年他成立南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作物从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注册“芳源十礼”品牌商标,附加值提升近3倍。
基于严格的品质管控,石埠子镇打造了完善的品牌矩阵体系。目前已完成注册了“爱上青山”“优加果蔬”“石埠子”品牌商标,覆盖草莓、樱桃等主要品类的品牌架构。其中,石埠子草莓、大桃被评为生态原产地认证产品,草莓、樱桃获国家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权威认证,同时入选2024年首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值得一提的是,孝德山庄生态农场培育的“安蜜1号”大桃品种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山东农技杯晚熟桃大赛“金奖”,“中油18号”品种在2024年“蒙阴杯”早中熟桃鉴评大赛中斩获“银奖”,充分彰显了石埠子农产品的品牌实力。
在夯实品质基础的同时,石埠子镇用创意为品牌赋能。结合时下爆火的“哪吒”元素,在草莓生态科技示范园打造“哪吒草莓采摘园”,定制两辆特色采摘专线公交车,吸引百余名游客采摘娱乐。同时,将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借势“安丘天路”,依托公冶长书院等文化资源,打造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亲子乐园等板块为一体的精品研学游路线,让“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深乡珍果”到“舌尖餐桌”,石埠子正以“标准化生产、技术化管控、市场化布局、品牌化运营”为路径,书写石埠子特色农产品的新篇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