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威海“小器械”如何撑起大产业?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31 1943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站在威海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听着216家医药医疗器械企业”、“75家规上企业”这些数字,很难想象这座滨海城市已悄然崛起为医疗器械产业高地。从威高集团稳坐国内医用耗材头把交椅,到达因药业“伊可新”拿下全国六成儿童维AD市场,再到吉威医疗心脏支架挺进全国第二,威海的医药器械产业版图正加速扩张。

生态筑基:企业、园区、项目的“铁三角”

产业崛起,企业是根基。威海深谙此道——其培育路径清晰有力。

“链主”牵引:威高集团作为省级“链主”,构建了输注耗材、骨科材料等十余类产品的多元品牌谱系,其“100001=0”的质量等式近乎严苛,将“零缺陷”融入生产全链条。  

“单打冠军”支撑:达因制药专攻儿童药,“伊可新”市占率超60%迪沙药业打破进口药垄断,拿下国家科技进步奖;吉威医疗心脏支架年销51万条,稳居行业第二。  

目前,威海已聚集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4家省级“专精特新”及瞪羚企业。

园区则为企业提供强力后援。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整合了山东省实验室、市级质检中心等平台,企业“拎包入住”可节约30%成本、缩短2年投产周期。这一模式推动园区品牌价值达621亿元,连续两年蝉联山东榜首。

招商引资同样精准。威海瞄准医用成像器械等9大领域“卡位入链”,引进禾木生物等3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4.7亿元。通过举办国家级行业会议,仅去年就签约13个高端项目。

创新突围:从国产替代到国际标准

创新是产业跃升的核心密码。威海布局1+4+N”科创平台体系,建成104家创新平台,其中省级以上39家。(数据来源:威海市科技局)更关键的是标准话语权的突破: 

威高集团主导制定我国首个医疗器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72项。在骨科植入物领域,联合12家企业制定的团体标准统一了材料核心参数,终结“各自为战”。其牵头制定的2项外科器械国际标准,实现威海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今年再增3项。

产学研融合则加速技术转化。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联合99家单位攻关59个项目,突破88项关键技术,100多种产品替代进口。吉威医疗的冲击波碎石系统、全球首创锯齿切割球囊等产品,更让“中国创新”站上欧洲国际学术舞台。

记者观察:一条产业链的启示

产业生态的最后一环是精准服务,而威海的政策直击痛点:出台了12条专项扶持政策,带动企业增收5.3亿元;开辟注册检验“绿色通道”,为70余家企业减免检测费超180万元。

资本赋能全生命周期,威海设立了26亿元产业基金群,推出205项金融产品,累计授信115.2亿元。审评审批改革更跑出“威海速度”——医疗器械注册“直通车”将取证时间缩短95%以上,上半年新增产品105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全省第一。

从威高以标准“纽带”带动全行业升级,到达因药业将儿童药研发做到极致;从吉威医疗借集采契机打通上下游产能翻番,到政府搭建平台让企业“轻装上阵”……威海医疗器械产业的崛起,是政企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诠释。

当技术突破、标准引领与生态优化形成闭环,“山东好品牌”便不再是一句口号。这条产业链的厚度,正转化为守护健康的温度——这或许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意义。


责任编辑:潘佳蓬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