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千余次护送无一失误,微山湖上的秘密交通线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12 162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通讯员 白文娟

 “横跃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抗日战争时期,为突破敌军层层封锁,在鲁南、华中地区有一条秘密交通线,是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至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必由之路”,而微山湖区洽洽是这条交通线的必经之处。

这条湖上交通线,不仅安全护送刘少奇、陈毅、肖华等在内的一千多名干部往返,还承担着运送物资、传递情报的重大使命,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交通线的重新使用

这条秘密交通线,东起津浦铁路沙沟车站以西的彭楼,西到湖西单(县)虞(城)抗日根据地,其中水路约20公里,路上70多公里。因其处在华北、华中日伪军的结合部,又有津浦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纵贯,这里敌人的据点、哨卡密布。1935年以来,该交通线经过多次中断,终于在1942年重新畅通。

原微湖大队副大队长胡桂林 ( 左 ) 政委孙新民 ( 中 ) 大队长张新华 ( 右 ) 三人合影。

“1942年7月,我父亲张新华作为微湖大队大队长,接到湖西军分区司令员邓克明、政委潘复生的命令,负责在微山湖区接送刘少奇同志。”张新华的二儿子张斌说,当时,刘少奇代表中央到山东视察并指导工作后,由山东分局驻地临沭县朱樊村返回延安,路过微山湖。那个时候,微山湖周围是敌占区,日伪据点密布,碉堡林立,封锁沟、封锁线纵横交织,只有微山湖是山东通向延安的唯一交通线。

8月的一天拂晓,刘少奇一行10余人在115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的陪同下,与铁道大队队长刘金山、副队长王志胜、政治委员杜季伟等护送人员赶到湖堤接头地点,与在此等候的张新华接头后,登上小船沿王鲁河前行,穿过芦苇荡,慢慢驶向湖心,到达大捐村。刘少奇及随行人员下船后,暂时在一个芦苇密布的沙峪上落脚,住在刘钦田夫妇的大船上。随后,湖西军分区十团参谋长郑统一率队来到微山湖西岸迎接刘少奇,并安全护送刘少奇至丰县顺河集。第二天夜间,湖西地委驻地单县终兴区薛孔楼,并在停留几天后,继续向延安进发。

而后,新四军调查研究室派时任教育科长的奚原详细调查该秘密交通线,并经过详细论证后于1943年9月正式使用。

在大捐村停留期间,刘少奇曾作出指示:“一、湖上交通线是中央联系山东、华中的交通命脉,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做到畅通无阻。二、当前敌强我弱,我军行动要慎重,不要过于刺激敌人。三、要做好敌伪军工作,对那些尚有爱国之心的人要努力争取,在敌占区要讲究策略,该团结的要团结,该镇压的一定要镇压。四、积极搞好根据地建设,有了根据地,就有人有粮,就站得住脚。五、在敌占区,可以建基点村。”后来,湖区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刘少奇的指示,成立沛(县)滕(县)峄(县)工委,组建鲁南军区独立支队,给渔民发放贷款发展生产,在涸出的湖地上播种小麦和高粱,发动、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组织,确保秘密交通线安全畅通。

千余次护送无一失误

1943 年下半年,苏中抗日战场斗争激烈。11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接到中共中央令其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的电报。为保证陈毅安全过湖,张新华和刘金山、杜季伟认真商量接送方案,铁道大队主要负责湖东接送,微湖大队主要负责安全过湖,顺利到达湖西抗日根据地。

陈毅手稿(注:原稿诗词是这样的,后来他的后人整理诗集时做了修改,即《过微山湖》)。

“在我父亲张新华护送陈毅军长的过程中,有一段陆上路途,没有庄稼遮蔽,湖中的苇子也光秃秃,而且赶上刚下过大雪,白茫茫的一片,能看到很远处的行人。”张斌说,大家决定采用急行军的方式通过这段路途。“我父亲说,当时陈毅坐在驴子上,护送队员们步行前进。选驴子,是因为相对于马,它更安静也更常见。”张斌补充说。

“护送过程一切都很顺利,但大家忽然发现不远处出现了日军巡逻队,跑、躲都已来不及,打,我军武器、人数都不占优,一时间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办。忽然敌方阵营传来一个声音,‘三叔,恁干么去来?’”张斌说,原来,巡逻队中有一伪军与张新华相识,看到后,便与他打招呼。张新华接过话茬,“二侄子,我去接大姑父来。”说着,他指向驴子上的陈毅。一问一答间,原本冰点的气氛得到缓解,护送队伍继续向前走去,在经过日军巡逻队时,对方眼睛死死盯着陈毅,但最终平安无事。过湖期间,陈毅曾写下诗篇“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微山湖红色交通线,成功护送了一千多名同志,无一失败,背后离不开微湖大队、铁道大队等红色力量的付出与贡献。

“1942年,政委孙新民和我哥哥张孝纯参与任务,护送115师政治部主任萧华一行过湖。任务完成得很顺利,但护送队伍在返程途中,遭遇了敌军,孙新民被敌军用三八日大盖打穿了大腿,由我哥哥和其他队员背着孙新民完成了撤离。”张斌说,随着敌军封锁益严紧,许多道路被禁止通行,原本可以到根据地为孙新民治伤的一生也无法前来。没有办法,孙新民只能靠盐水清洗大腿的贯穿伤,以进行杀菌消毒,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渐渐恢复。

复杂的斗争

交通线附近形式多变,日军一度在临枣和津浦线交叉处几十里的铁路两侧,挖了很深的封锁沟。不便挖沟的地方都筑了封锁墙,碉堡林立,沟墙纵横。沿线还建立了所谓“爱护村”,村中搭起高架子,放哨瞭望,上面挂有警钟,备有干柴,发现可疑情况就敲钟点火,原来持中间态度的伪区长、乡长、保长,此时纷纷投向敌军。

面对复杂情况,铁道大队、微湖大队等对这一带的地主、汉奸、日伪组织逐一进行了分析,区别他们的不同情况,决定实行打拉并举、分化瓦解、争取多数、重点打击反动骨干的策略。1942年6 月,鲁南铁道大队恢复情报站、情报网,在微湖大队的配合下,拔除潘庄、郗山伪据点,击毙滕县第八区伪区长、叛徒殷华平,全歼两据点的伪军。同时,微湖大队、鲁南铁道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对敌伪人员采取记“红黑点”和“武装大请客”措施,使伪军头目和伪乡保长队对游击队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942年8月,孙新民和张新华开展对驻守在夏镇一带的伪淮海省警备队尹洪兴团的工作,与尹洪兴达成“互不干扰”的协议,并劝说尹洪兴撤掉了南庄附近的几个伪据点。

“党的坚强领导、湖区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微山湖独特的地理条件,才让秘密交通线得以保存和畅通。”谈及湖上交通线的成功,微山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左效春说,湖区抗日武装以充满智慧的、斗争精神的对敌伪的统战工作,为湖上交通的畅行奠定基础。他认为,湖上交通线既是党的战略连接线,连接着延安与山东、华东各大根据的联系;也是经济运输线,来自招远的黄金通过该线路得以源源不断送往延安;还是物资保障线,军装、药品等物资得以借此运送到各根据地。

1943年,八路军山东军区的陈光、罗荣桓、黎玉、萧华4位首长联名写信给鲁南独立支队:“你们在敌人重兵把守、碉堡星罗棋布,四面包围的严峻情况下,正确执行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放手发动群众,分化瓦解敌人,建立了隐蔽的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脏,用你们的勇敢和智慧,打开了湖上交通线,护送了大批干部,保证了安全。特向你们表示慰问和感谢。”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