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9月1日起,凡在江苏省内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事故的车辆,救援所需的拖车和吊车服务,将一律免收费用。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内个别省、自治区已经实施了高速公路免费救援政策,但多为免除拖车费。江苏此次将拖车费、吊车费两项费用“全免”,将惠及绝大多数需要高速救援的车辆,有效破解车主“人在囧途”时对救援费用的担忧。
“车坏在高速上,等救援时比车坏了更慌的,是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这曾是许多车主的真实写照。高速公路上的“天价拖车费”“天价吊车费”,不仅让“人在囧途”的焦虑雪上加霜,更折射出公共服务领域的民生痛点。如今,江苏宣布高速救援双费“全免”,无疑为这一痛点开出了一剂“良方”,彰显出公共政策的温度。
高速救援本是保障道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却曾因市场化外包异化为“趁火打劫”的工具。这种乱象的根源,在于高速救援的“公共属性”与“市场逐利性”的错位。当救援服务被外包给企业,监管缺失下,“天价费用”便成了行业潜规则。而江苏此次将拖车、吊车两项费用“全免”,正是从根源上切断了“逐利性救援”的链条,让公共服务回归其保障本质。
相较于国内个别地区仅免除拖车费的政策,江苏双免费的含金量不言而喻。高速救援中,吊车费往往是“大头”,故障车辆尤其是货车、事故车,吊装作业成本高,极易成为“天价”重灾区。江苏将两项费用“打包全免”,意味着从车辆拖离到吊装清运的核心环节“零收费”,真正覆盖了绝大多数车主的救援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的精准性——仅针对高速公路救援免费,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仍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既避免了公共财政的过度负担,又聚焦了高速场景下车主“求助无门、议价无力”的特殊困境。高速封闭环境中,车主对救援服务的依赖性极强,此时的“免费”不仅是费用减免,更是对“弱势一方”的权益兜底。这种“抓重点、补短板”的治理思路,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精细化考量。
江苏“双免”新政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公共服务优化的方向。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否“有感”。从“担心天价救援”到“卸下费用包袱”,江苏用真金白银的减免,让车主感受到“行驶在路上,身后有保障”的安全感。破解“天价救援”,不能仅靠“曝光个案”或“临时整治”,而需要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江苏通过财政统筹替代市场外包,将高速救援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模板”。
当然,政策落地仍需做好“后半篇文章”。比如,财政投入能否及时、充足?服务质量会不会因“免费”而缩水?这些问题需要后续的监管机制、绩效评估来回答。
(作者 曲征)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