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茜
8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此次会议以“济宁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新高地”为主题,聚焦动力电池、储能装备、光伏元器件、电力电子等多个细分领域,专题介绍链上企业在技术创新、协同配套、市场拓展方面的发展成效,生动展示了济宁市构建“链主带动、上下游协同、集群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图景。
1—6月份新能源产业链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
今年以来,济宁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链长制”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关键举措。作为新能源标志性产业链的牵头部门,锚定产业链全年实现350亿元的营收目标,扛牢链长制责任,优化链条体系,完善“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县区落实”工作机制,市县一体、聚力聚势、强力推进。重点围绕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产业,打造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风光发电基地,建设源网荷储示范园区和宁德时代全球出口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全链布局、集聚创新”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济宁新能源标志性产业链包括储能装备和发电装备2条重点产业链,共有上下游企业144家,其中规上企业129家,规下企业16家,链主企业5家。2025年1—6月份,新能源产业链新增规上企业12家、达到129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3.3%;其中有18家企业产值实现倍增、55家企业产值增幅超过20%。拥有上市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家,瞪羚企业1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6家,产业韧性与活力持续凸显。
其中,储能装备产业链主要以宁德时代锂离子电池为核心,逐步形成了锂电材料、电芯制造、储能电池系统、锂电梯次回收利用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2024年,济宁市储能装备产业链共有企业34家,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1.5GWh,全年营收达84亿元。目前,宁德时代一期6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已经投产,三期40GWh项目计划8月底投产,二期60GWh计划年底投产,2025年山东时代力争释放产能35GWh,将带动就业7000余人,努力将济宁市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发电装备(绿色能源)产业链主要包含光伏发电及装备制造、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输配电装备和氢气储运装备制造等企业。2024年济宁市新能源发电装备(绿色能源)产业链共有上下游企业110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609.11万千瓦,年发电量83.88亿千瓦时,建成了3个省级新型储能项目和6个分布式电化学储能项目,共计26.78万千瓦,绿色能源供给体系不断完善。
聚焦企业所需
多维发力助推产业链跃升
“下一步,作为产业链牵头部门,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项目攻坚、融链固链等方面的工作。”济宁(颜店)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王金海表示。
在聚力项目攻坚,加快产能释放方面。坚持“项目为王”,对重点项目“专班跟进、全程服务”,集中资源、强力攻坚,确保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尽快投产达效。加快推动宁德时代电池一、二、三期项目年内全部投产,加快风电光伏、储能换电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集中力量推动“宁家服务”综合体及后市场项目落地。
在深化融链固链,提升协同水平方面,持续开展产业链融链固链和跨链融合活动,构建“供需协作、人才共用、创新共享、项目共建、市场共有”的跨链融合新格局。下半年,拟组织山东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济宁专场)活动、小鲁锂电、明达圣昌等一系列融链固链专题活动,助推我市新能源企业积极拓展应用市场。
在加大招商力度,补强产业链条方面,会同市商务局,积极主动对接宁德时代各业务板块,围绕锂电、风电、光伏等核心板块和无人机电池、机器人电池等新兴领域开展针对性招商。全力推动宁德时代“宁家服务”体系建设及低空经济产业在济落地。
在支持科技创新,打造产业生态方面,支持宁德时代在济宁规划布局新能源电池研发中心,力争年内签约;支持如鲲新材料、灵晓新材料、德比电子材料等科技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与宁德时代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开发新能源锂电材料产品;支持圣阳电源高性能钠电池、固态电池的研发;支持中科富能轻质光伏组件的技术迭代,打造行业单项冠军。
从动力电池的技术攻关,到光伏组件的创新突破,从储能装备的系统集成,到园区平台的统筹服务,一条脉络清晰、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在济宁加速形成、蓬勃壮大。这不仅是链上企业奋力拼搏、不断创新的成果展示,更是济宁市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