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市中小隐

青未了 08-23 1016

文|宋词

如果说这小城里还有什么隐士的话,那么李国良当算一位。

顺利一路径直往东走,到欧式商业街,南拐,有一家小店,牌匾用草书写着“馨逸书画社”的字样。推门进去,当厅是一个大画案,铺着雪白样毛毡,上面星星点点墨渍,皆出自名家手笔。

画案里面,是一张鸡翅木的小茶桌,配四把官帽椅子。最里面的一张椅子上,端坐一人,油光锃亮的脑门两侧,发髻崔嵬,似两座山峰,隐隐如龙角。

这,就是李国良。

国良兄善谈。凡儒释道法、俚俗巷议、掌故趣谈,皆能娓娓道来。当此时,老妻必含笑倾听,不时奉茶添水。膝下两个女儿,性格温柔典雅,深得大家闺秀的神韵。

国良兄热心肠。他曾呼吁,欧式商业街既然名为商业街,当为繁荣商业,为何道路两旁不设停车位?不日道路两旁划上了线,方便大家停车。

国良兄喜读书。遍观典籍,能为人看风水。但他从不以此谋利。他的营生事业,就是这个书画小店。此店本为女儿开设。女儿大了,读书不就,他说必要一样本领,能以此谋食,虽不能大富大贵,却能保得衣食无忧。于是命女儿去学习装裱技术。现在流行机器装裱,她学的却是人工装裱。这门技术讲究慢工出细活,注定发不了财,却是靠的手艺,能反复揭裱,家有一些贵重字画,顾客自会求上门来。

有些客人来购买字画,国良兄必要问人家所为何事,挂在哪里,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客人犹豫不决,他宁可放下手头活计,跟着出门去走一趟。看到客人居住环境、东西墙位、色调装饰,甚至职业家口,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客人不仅购买了字画,还借此长了学问。一来二去,新客成了回头老客,老客纷纷成了朋友。

国良兄是有家学渊源的。城西西綦家村,原名李家胡同,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我曾听他讲述面酱的制作方法,条分缕析,清楚明白,饱含着很多的火候和秘方。后来知道,县里的酱菜厂,以前是他们家的酱园。

国良兄没有上过什么学,但他有一个好母亲,教导他做人的道理。他知道人生世上,靠什么都靠不住,唯有自己不懈努力,自强不息。他学过木匠,进而学着给人家搞装饰,然后就招募人手,承揽工程。事业越做越大,他读书的习惯却没有放下。他知道,读书不仅帮助他事业成功,更让他知道了审时度势,懂得了进退。随着装修越来越高端化、专业化,样式也越来越欧化,传统样式渐渐退出主舞台,他也就乐天知命,守着女儿,开起小店,过一份安闲日子。

国良兄事母至孝。老人已届九旬高龄,他也是六十岁的人了。但看他红光满面,笑声爽朗,仿佛岁月不曾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客人告辞,国良兄必要送出来。他站在阶前,微眯着双眼,与客人挥手告别,太阳照在他古铜色的额头上,仿佛一尊慈眉善目的雕像。

对一些有道之人,岁月也拿他们没办法。    

(作者为山东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徐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