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寿时代来临与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17个新职业,“养老服务师”正是国家为顺应银发经济浪潮而设立的一个新职业,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专业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开辟了新路径。
事实上,在这一职业正式进入国家视野前,泰康之家已率先探索实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泰康之家・儒园记忆照护区囤玉莹的日常工作,了解这位拥有5年国外和5年国内的护理经验,并且拥有护理员、护士、健康管理师、社工、评估师五项专业资质的护理主管,探寻泰康之家整合照护模式如何全方位守护长者晚年生活。
从单一照护到综合服务 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泰康模式”
“朱阿姨,早上好!昨天睡得怎么样?”在跟长辈打过招呼之后,囤玉莹转身对主责护理师说,“今天黄阿姨的血压状况如何?今天再给阿姨称一下体重并测量小腿围,如果还是过低,就要联系营养师,考虑增加营养补充的方案了。近期游走行为是不是在逐渐减少?”清晨的泰康之家・儒园记忆照护区,囤玉莹的一天从带领护理团队床旁交班开始。关注每一位居民的特殊需求,时刻都在考验着她的专业积累及管理能力。
若遇新长辈入住,她会和医生、社工组成三方评估团队,从身体机能、疾病状况、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到社会心理状态及情绪指标,进行全维度评估;随后制定个性化的照护计划,协调多学科团队开展日常照护服务,并持续跟踪调整——这一流程,贯穿了从评估到执行的全链条专业化服务。
囤玉莹与长辈
作为护理主管,评估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囤玉莹说,“我也考取了养老评估师的资格,评估师基于量表使用、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等综合技能对长辈进行能力测量与评估、失能等级判定。”
谈及养老服务师和护理员的区别,囤玉莹解释道,“相较而言,养老护理员更侧重是根据照护计划和照护要求去执行对长辈的基础生活照料;养老服务师要在扎实的护理基础技能之上,通过学习老年人能力评估来精准把握需求,能够制定高质量的照护计划并监督其执行,能够与协调团队内的其他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并且将自身的经验转化为培训和管理,真正变成一个老年照护的‘多面手’”囤玉莹说道。
这意味着养老服务师不仅仅是单纯的照护提供者,更是连接评估、方案制定、技术培训、服务管理、创新研究等多维任务于一体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囤玉莹与长辈及其家属
实际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对于专业化、个性化的多元多层次护理服务需求日益迫切。新设立的“养老服务师”职业,旨在涵盖养老行业全流程的关键节点和多维任务,其职业属性体现为服务“链条式闭环”,而这跟泰康之家“以人为中心”的老年整合照护理念不谋而合。
泰康之家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打造了“1+N”多学科照护模式,建立了一支由个案管理师/管家、护理、康复、医疗、药师、社工、文娱、运动、餐饮、营养、后勤保障等多个专业岗位组成的多学科服务团队, 为长辈们提供全人关怀、全程陪伴、全周期管理的高品质享老服务体验。
医生与居民家属沟通
养老服务师职业体系的落地和普遍推广,标志着养老服务行业已从原有低门槛、粗放式增长走向“高质量、标准化、智慧化、高素质人才驱动”的转型新阶段。一方面,服务标准和人才队伍质量的大幅跃升将极大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另一方面,综合型人才的持续供给、职业晋级激励,以及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助力行业构建全场景、全生命周期、全要素覆盖的智慧养老新生态。
囤玉莹表示,在10年的从业时间里,她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一职业的变迁。“现在自己有了国家认定的职业‘身份证’,不仅增强了社会认同感,更让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从职业迷茫到坚定深耕 十年淬炼成就专业与温度的双重底色
研究显示,我国养老领域存在“三高三低”的普遍特征:学历水平低、薪酬待遇低、职业认同低、平均年龄高、工作强度高、流动性高。而在泰康之家,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青春养老人”队伍正在崛起。
2015年,囤玉莹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原泰山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带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她于2016年前往率先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日本深造,在异国他乡积累了宝贵的临床护理经验。2021年回国后,她于2024年加入泰康之家·儒园,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相结合,选择最具挑战性的记忆照护领域深耕细作。
记忆照护专区|合十护理教室
记忆照护专区|怀旧角
区别于普通老人的照护,认知症照护的核心挑战,在于预防和应对长辈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游走、抑郁、拒绝照护、昼夜颠倒、情绪暴躁等。初入记忆照护区时,囤玉莹面临团队经验不足的困境。年轻护理师们常因长辈的抗过激为感到委屈:"明明尽心照料,为何还会遭受打骂?"面对这一现状,她系统性地开展团队建设:每周定期心理疏导、专业知识培训、案例研讨、手把手实操指导。同时,她创新性地为每位长辈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比如采用非药物疗法,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让囤玉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出现被害妄想的阿姨。面对这位拒绝一切接触的长辈,她采取"三步走"策略:①尊重为先,用打招呼的十步法获得阿姨的信任②关注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用认可的方式拉近彼此的关系③鼓励实现自身价值,邀请阿姨参与到力所能及的活动中。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阿姨终于卸下心防,建立起对护理团队的信任。这一突破让囤玉莹深刻体会到专业照护的价值所在,也更坚定了她在这一领域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在泰康之家,记忆照护团队的护理师首先需要经过8小时基础导入培训和30个小时在岗记忆照护专业培训,另外还要接受护理操作,如协助转移、协助进餐等的实操训练,需要经过考试和认证才能独立负责认知症居民的照护工作;而像囤玉莹这样的记忆照护区主管,还有长达20周体系管理者的督导培训,帮助他们深入学习、理解和落地这套照护体系。
从业至今,囤玉莹已经系统照护超200位涵盖不同分型、不同病程的认知症长辈。基于丰富的理论积淀和临床实践,囤玉莹善于从日常照护细节中发现问题、优化流程。她系统梳理认知症长辈的行为特征与照护要点,通过改良护理手法、优化环境布置等方式,用行业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团队。她始终保持开放进取的学习态度,定期研读国际权威期刊,追踪认知症照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国际先进理念结合本土化实践,探寻适合中国长辈的记忆照护专业方法。此外,通过建立"理论培训+实操演练+案例研讨"的三维培养体系,她系统地将国际经验、专业技能传授给护理团队。每月定期的专题培训不仅提升了团队的技术水平,更传承了泰康之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她的带领下,一支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的记忆照护团队正在茁壮成长。
目前,泰康之家在全国共有26家养老社区投入运营,已入住居民突破18000人,养老服务团队约有12000人,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照护、饮食起居、文娱活动等多元化服务。
在当前银发经济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养老服务师作为新兴职业的出现,对促进养老行业标准化、服务高质量转型及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养老产业人才培养的“领军者”,泰康之家一直走在人才培养建设的前列,十年间,泰康之家在东西南北中6个园区设立泰康之家实训基地,创新人才训练模式,助力机构运营服务技能标准统一,打造高质量服务队伍;对于社区一线专业岗位人才设置了职业上升通道,让员工更有干劲、有奔头,让队伍更稳定;此外还以产教融合创新的形式,为养老行业破解人才短缺困境提供了经验借鉴。这些 “银龄守护者”,正成为串联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有生力量,让高品质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