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救助,他为野生动物撑起生命“保护”伞

央视新闻 07:45

在重庆开州区,有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青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里面都是需要救治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它们得到了“奶爸”民警陈港的专业救治和康复训练,等待着适时重返山林。

今年六月,一位市民在装修时发现了还未破壳的丝光椋鸟,随后它们便备送到了陈港手中。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 陈港:它们破壳出来的时候都是光秃秃的,又很小,我就只能用镊子夹着蟋蟀一只一只地喂,隔一两个小时就去喂一次。之后就放在保温箱里面进行保温,这个过程要持续20多天。

在陈港的精心照料下,这几只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如今,它们将告别暂养点,转移到更接近自然的青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野生动物驯化基地。目前,这个基地内有29只动物,它们按照习性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宿舍。

今年6月,一只果子狸被其他派出所民警在路边发现时,情况危急。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 陈港:刚开始来的时候,眼睛都没有睁开,还没有我手掌大。现在喂了两个月后,眼睛又大又圆,长这么大了,还到处跑。

在猛禽区,有17只猫头鹰宝宝都是迷路受伤被送到基地的。野化训练是它们回归山林前的关键课程。基地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设置了草坪、水池等环境,并投放活虫,模拟野外捕猎环境。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 陈港:野外生存的能力越来越明显,我就会很开心,觉得我自己养的孩子越来越大了。

当动物们在基地完全恢复健康,熟练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后,便将择机被送至适宜的野外环境放生。

八年救助 为野生动物撑起生命“保护”伞

看着亲手照顾的小家伙们展翅飞向山林,陈港的笑容里带着欣慰,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克制。这些野生动物能够成功回归自然的怀抱,核心就在于对人类不产生情感依赖。八年来,陈港救助过1000多只动物,每一次亲密照料,都伴随着一份刻意的疏离。

正是这份刻意的疏离,催生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仪式。每次救助野生动物后,陈港都会为它们制作专属故事卡片,并珍藏一支它们身上自然脱落的羽毛。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 陈港:这片羽毛是黑叉尾海燕的,应该是在沿海城市才会有,它是属于重庆鸟类新纪录。当时是因为受伤被群众发现,然后送到这里来进行救治的。

救助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 陈港:那只白鹭是因为被渔网缠住了,在水里面泡了好几天,虽然经过我们医治,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它要为人的错误来买单。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源于陈港2017年穿上警服之初,面对野生动物保护困境时的那份触动与责任。

重庆开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 陈港:当时我们办理的一些涉野案件中,会遇到一些活着但是受伤的野生动物,我想着利用我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所学,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救助,让它们完全康复后再放归大自然。

这个念头,陈港一坚持就是八年。起初,由于开州当地没有专门的机构,他只能在办公室里开展救助。随着救助的动物越来越多,市民的求助也大幅增加,当地公安、林业部门联合成立了以陈港为核心的青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建设了专业基地,并邀请专家、高校教授以及爱心机构加入。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 陈港:有汗水也有泪水,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守护好我们开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房超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